广东可易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高新企业

cn en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快速发展-一场颠覆性的巨变搭建起了惠民的桥梁

信息来源:本站 日期:2018-10-24 

分享到:

什么是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互联网+医疗发展来源

关于“互联网+”,“互联网+”热风劲吹,传统医疗行业也站到了风口上。借助互联网连接、智能的特性,移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软件层出不穷,并因其随时随地可使用,能够解决挂号、咨询等就医难题,受到人们的欢迎。最近《人民日报》刊出系列报道,结合越来越多患者通过互联网挂号、交费、咨询、查看报告等现象,就“互联网+医疗”的特点、现状和走向进行深入分析。

《人民日报》的系列报道,展示了当下“互联网+医疗”兴起发展的生动场景。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引起了医疗界、管理部门和舆论的高度关切。前不久,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医生通过网络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不能开展医疗诊治工作。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卫计委对“互联网医疗”的明确禁止,并引来一些网友和媒体的吐槽,被认为是在阻挡新生事物,扼杀互联网时代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进行的探索。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的创新力和覆盖力。现在,人们相信“互联网+”可以搭配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只要与互联网有机相“加”,就能够产生新的变化,开拓出崭新的巨大空间,比如教育和互联网相“加”发展起了远程教育,金融和互联网相“加”结出了互联网金融之果,等等。然而,这一模式不能简单运用于医疗诊治,至少在目前国情条件下,“互联网+医疗”不能理解为医疗诊治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不能直接等同于“互联网医疗”。

严格说来,卫计委对“互联网医疗”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去年8月,卫计委出台《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包括医生和医生之间)进行的远程医疗服务作出了具体的规范。可见,卫计委只是禁止医疗机构(医生)通过互联网对患者进行的医疗诊治,其他如医疗机构(医生)通过互联网对医疗机构(医生)进行医疗指导、学习交流,以及医疗机构(医生)通过互联网回答患者的询问,就健康问题给出咨询性意见(而不是就疾病问题进行诊疗并给患者开出药方),都不在禁止之列。

要求“互联网+医疗”恪守“不能开展网上医疗诊治”的边界,严禁医疗机构(医生)通过互联网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有着很现实、理性的原因。医疗诊治针对人的疾病,直接触及人的身体,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贴近性,医生需要和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通过“望闻问切”并借助医学检查检测结果,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的判断。互联网为人们远程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医生和患者进行远程交流,终究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医生通过远程交流获得的关于患者的信息,无论如何也不如当面接触患者所了解的那样直接、切近和深入。医疗诊治活动的技术安全性与医患交流的“距离”密切相关,“距离”越小,技术安全性越高。医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距离”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仍未有根本改变,出于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证医疗安全性的考虑,禁止医生向患者提供“联网医疗诊治”,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信互谅受到较大影响,由此引发了一些严重的医患冲突和恶性伤医事件。在传统医疗诊治机制下,医生和患者无障碍、近距离直接交流,尚且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可以想见,现在如果贸然放开“互联网医疗诊治”,客观上将使江湖游医、庸医恶医及各种医疗欺诈行为有更大平台,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和敌意情绪势必变本加厉,医疗诊治的风险将空前放大,安全性将大幅降低。从这个角度看,禁止医生向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诊治”,正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疗“信任风险”,保证医疗行为的“信任安全”。

当然,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业态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格局和边界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变化。目前我国禁止医生通过互联网对患者进行医疗诊治,这种态度将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互联网+”新形态在医疗服务领域渐成气候,“互联网医疗诊治”的一些环节有可能有条件地逐步合法化,成为传统医疗诊治活动的重要补充。


规范指南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的“互联网+医疗”也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解禁、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如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制定了《远程医疗实践规范与指南》,要求医疗服务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开展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交流,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个指南,以保证医疗诊治行为的程序合法性与实体安全性。此外,关于互联网远程医疗与医保的对接、网上支付、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资质认定、远程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处理方法、患者权利维护与救济等,都需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技术规范和完善立法来加以保障。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重磅文件,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医疗如何落地执行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落地政策来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诸多措施在改变群众就医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式,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其辐射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新时代医疗改革的创新成果将彻底改变整个医药健康领域的格局和发展。对基层来说,又有哪些工作需要更新换代?


关于就诊服务

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

为了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通知》提到要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

力争到2020年,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


关于公共卫生

《通知》规定,支持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资源互通,使得公共卫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未来服务这3类群体,再也不用局限于现场随访。

1. 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可线上管理

通过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全健全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管理网络,重点做好在线健康状况评估、监测预警、用药指导、跟踪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

2. 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

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为妇女儿童提供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宣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在线接种预约、接种提醒等服务。

3.  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通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审核、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准做好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工作。


关于家庭医生

1.  推进网上签约

家庭医生服务由“台前”转为“幕后”,是签约模式与时俱进的有效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基层医生服务效率,同时还能改善群众签约的服务感受。

《通知》提出要加快建设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推进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要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服务互动平台,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感受。

2. 转诊!二级以上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接

大部分地区,目前在基层向上转诊是不顺畅的,主要是上级医院无专人对接,基层转上去的人多居于形式,患者到医院后不知道找谁,针对这个问题,《通知》规定:

二级以上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接,为签约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家庭医生上转患者渠道,提供优质转诊服务。

并且在预约诊疗上,实现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推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集中解决“挂号难”。

3. 依托医疗联合,加大对家庭医生的支持

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加大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加快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关于远程医疗

《通知》提到全面推进远程医疗专网建设,实施远程医疗区域中心医院检测设备保障工程。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在基层用药上,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在线审核。

在签约服务上,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加大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加快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


关于健康档案

2020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

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多为纸质版,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不能盘活,也是基层医生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而此次《通知》提出了将电子健康档案与病例相对接,彻底解决了“死档案”这一困惑。

《通知》提到,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到2020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居民健康信息。居民可便捷查阅本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通过与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关联,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关于基层医疗检查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来打破

以往推动分级诊疗的途径之一是鼓励辖区内大医院以及独立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但开放程度受多方因素影响。

而现在,借助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就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快速下沉。《通知》提出将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中医学影像、远程心电、实验室检验等功能,积极应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2018年,可谓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春天,一波又一波的支持政策高效率、高频次地接踵而来。可以预见,随着网络平台服务功能的逐渐优化,在信息化的推进下,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上的职能将更加清晰,定位将更加明确。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时代的变化、改革的推进,又将带来工作模式和业务技能的转变。


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这是执其一端——依托高科技和新业态,使国民医疗服务大大提质增速,如同乘上医疗“高铁”,风驰电掣。 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这是执其另一端——如同已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还须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特困地区保留并改善“绿皮车”,以确保发展过程中不会有人掉队。

什么是健康中国?首先是民生中国,施政中充盈着民生情怀。健康医疗的站台上,能赶上风驰电掣的高铁,也能等来耐心温暖的绿皮车,努力不使一个人落下,这样才能使全体国民心安。民安才国安,本固则邦宁。

事实上,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针对的是所有人,无论城乡,也无论贫富。中国发展到现阶段,老百姓整体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须加大有效供给。大数据等新技术能产生巨大的“健康红利”,并且这种红利天然就带有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即公平、分享。政府要做的,就是以电子政务的形式建立一个统一、权威、开放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促进和培育新业态,普惠地满足老百姓需求。

从总理强调的内容,能看出一种深切的民生关怀。李克强在当天会上要求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异地结算等群众迫切所望。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医疗,首先得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实惠。健康扶贫则是在普惠基础上,具体针对弱势群体。数据显示,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约790万户,占建档立卡总数的42%;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近200万人,占3.6%,患长期慢性病的有700余万人,占12.9%;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

无论身边事例或新闻报道,我们应该都不陌生那些患病后从小康坠入困顿的情形,更不用说那些因病拖得整个家庭世代贫困的辛酸故事。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突出“短板”。因而,健康扶贫至少具有和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等同样的分量。甚至,因为其更直接和紧迫,也就具有更温暖的力量。

公共服务扮演雪中送炭角色,莫过于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比如,具体言之,像此次常务会定下的那样,让他们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各类医保、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这就解决了很多贫困家庭根本交不起押金的现实困难。《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健康是幸福之基”。总理也正是这么做的:一手大力推动医疗“高铁”创新发展,一手稳稳托住健康“绿皮车”暖政兜底。


互联网+医疗给群众带来了什么

分级诊疗家门口看病少犯难

患者足不出村,就挂上了“专家号”。这在平顶山郏县早已不是新鲜事。

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2017年,郏县率先建立了智能分级诊疗平台,涵盖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等服务,力图打通基层村镇与省市之间医疗资源相互连通的“健康枢纽”。“以前看个病光路费就得花‘一筐子’钱,做检查、拿药、复查,来回折腾。”高楼村村民李曼莲说,农村人最怕就是去医院,一场病下来,花钱多不说,关键是折腾一圈人忙活。

不仅路途远、花费多、看病难,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最害怕的还是一旦急性病发作,往往远水救不了近火,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5月31日,就是这一天。”郏县卫计委基层指导股股长魏晓珂说,自己牢牢地记着这个日子。“从这天起,从郏县下属的村卫生室到河南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数据全部打通,整个体系开始顺畅运转起来。”目前全县已完成建档58.73万人,建档率95%。

如今,郏县与乡镇卫生院协作、对村级基层接诊点帮扶三种形式,向上连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22万多医生,向下与14所乡镇卫生院、377个村卫生室贯通,成功走出了一条“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诊疗模式。


“云端”医院足不出户访名医

6月26日,一次不同以往的诊疗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郑州患者王先生坐在家里的电脑前,通过互联网网上视频连线,接受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顾建钦问诊。问诊过后不到2小时,医务人员就按照电子处方把药物送到了王先生的家里。也就在这一天,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正式上线,王先生成了首位“尝鲜”智慧诊疗服务的患者。

此前,虽然各界卫生部门花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去谋划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但由于受到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限制,“签而不约”、“签而无用”都是一直需要面对的难题。然而,受益于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效应,传统医疗壁垒正逐渐在被打破,特别是云门诊的出现,让患者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预约挂号,接受医疗专家提供的优质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自洛阳市汝阳县加入该平台以来,已通过该平台累计接转诊7300多人次,直接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100余万元,因病致贫返贫率下降了5.08个百分点,群众患病县外就诊率由16.3%下降到11.3%。


家庭医生扶贫扶到病榻前

“以前是病人找医生,现在医生直接服务到了俺家门口。”李玉凤是驻马店平舆县庙湾镇李寨村委一名长期生病的贫困户。谈到每次去大医院的复诊经历,李玉凤说,排队等候是常事,还得有个亲人陪着,多花钱不说,关键是弄得心情不好。自从平舆县实行“互联网+健康扶贫分级诊疗”新机制后,医务人员不仅为她定期上门检查,还直接把药送到了她家里。此举不仅打通了乡村医疗和互联网的信息“围墙”,还为医疗扶贫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互联网+健康扶贫分级诊疗”新机制,驻马店平舆县除了在线上打通三级医疗资源、建立“智能化药柜”之外,还为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制度,将医疗服务做优做简,直接送到贫困患者的病榻前。在河南,作为百姓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而其工作新理念就是首先做好居民和村民的病情普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把每一位群众的身体情况都掌握在手中。

河南省卫计委疾控处处长张伟平说,智能诊疗平台可以为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好底层框架,而以家庭医生为主的上门签约服务,对于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来说,是健全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及慈善救助的一大推手,可以切实减轻特殊群体的就医负担。


联系方式:邹先生

联系电话:0755-83888366-8022

手机:18123972950

QQ:2880195519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天吉大厦CD座5C1


请搜微信公众号:“KIA半导体”或扫一扫下图“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 MOS管 技术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