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三级管开关电路,pnp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KIA MOS管
pnp三级管开关电路原理
PNP三极管由:发射区(Emitter)、基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和集电区是N型半导体,基区是P型半导体。发射区与基区之间是发射结,基区与集电区之间是集电结。
工作原理
正向偏置:当PNP三极管处于正向偏置时,发射区的N型半导体与基区的P型半导体之间形成正向偏压,使得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电子流动增加。发射区的电子注入基区,与基区中的空穴复合,形成电流。
电流放大:在正向偏置下,发射区注入的电子经过基区的扩散和漂移,最终到达集电区。由于基区很薄,电子在基区中的传输时间很短,而在集电区中的传输时间较长,因此电子在集电区中形成的电流会比发射区注入的电子流大很多,实现了电流的放大。
开关功能:当控制信号施加在基极上时,PNP三极管进入导通状态,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变得非常小,电流可以顺畅流动。而当控制信号消失时,PNP三极管回到截止状态,电流不再流过三极管。
NPN和PNP三极管开关
对于NPN来说,使Ube压差小,三极管断开,Ube压差大,三极管导通,(基极电位高于射级点位一定值的时候导通)其中一般Ue接地,则只需控制Ub,使Ub>Uon即可使之导通;
对于PNP来说,使Ueb压差小,三极管断开,Ueb压差大,三极管导通,(基极电位低于射级点位一定值的时候导通)其中一般Uc接地,所以要使三极管导通既要控制Ue又要控制Ub使Ueb>Uon才行。所以一般是Ue为某个固定电压值,只通过控制Ub来就可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如下图实例:左图NPN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LED灯亮;右图PNP输入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LED灯亮。
注意:一般使用NPN三极管控制负极,PNP三极管控制正极。
总结:NPN和PNP三极管除了极性相反之外,实际用法也不同,而且驱动电路也不同,基极限流电阻R的计算方式也不同。
(1)图1-NPN三极管开关电路:驱动一个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分别是:1.6V~2V(这里取2V),5mA~20mA(这里取20mA);所以集电极限流电阻为:R2=(5V-Vled)/IC=(5V-2V)/0.02A=150R;为了让三极管C和E间的电压尽可能小,三极管处于一个深度饱和的状态,一般三极管基极的电流取集电极电流的1/10,所以基极电流为:IB=IC/10=2mA;三极管导通电压取0.7V。所以基极限流电阻为:R1=(输入电压-0.7)/IB;注意:如果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比较大,这里IB的取值可能要大于IC的1/10,才能使C和E间的电压尽可能小;
(2)图2-PNP三极管开关电路:有时候我们也会用PNP的三极管搭建三极管开关电路,当如图输入低电平时,三极管B和E间的电压小于开启电压(负值),这时三极管饱和导通;当如图输入高电平时,我们一般认为三极管B和E间的电压大于开启电压(负值),这时三极管是截止的,其实这个也是分情况的,当如图输入高电平的电压等于VCC电压时,三极管确实是截止的,但是如果输入高电平的电压小于VCC电压时,比如输入3.3V,而VCC等于5V时,由于三极管B和E间的电压,还是会小于开启电压(负值),三极管仍然是导通的,这时三极管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并且5V电源会通过输入的引脚反灌到输入的3.3V上(比如:MCU引脚),这样很容易(MCU)出现问题,所以三极管开关电路中,常见的是NPN型的三极管,PNP型的用的并不多。
开启电压和截止电压:
(1)开启电压是指PN结由载止状态向导通状态较变时的电压,就是刚刚开始导通时的电压,硅管与锗管的开启电压分别为0.5V和0.2V~0.3V。
(2)导通电压是指PN结导通以后两端的电压降,硅管与锗管的导通电压分别为0.7V与0.5V普通三极管,导通电压0.5~0.7V,符合二极管的特性。正向电压就是不超过二极管正向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
pnp三级管开关电路图
图为PNP型三极管开关电路,按下S1,约1mA左右电路由e流向b,经R1A这个电阻流向GND,三极管被完全打开,也就是饱和状态,e极到c极完全导通,c点的电压为5V左右。
联系方式:邹先生
座机:0755-83888366-8022
手机:18123972950(微信同号)
QQ:2880195519
联系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英泰科汇广场2栋1902
搜索微信公众号:“KIA半导体”或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 MOS管 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图文来源其它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